跳到主要内容
版本:5.0

RocketMQ EventBridge 概览

RocketMQ EventBridge 致力于帮助用户构建高可靠、低耦合、高性能的事件驱动架构。在事件驱动架构中,微服务不需要主动订阅外部消息,而是可以把所有触发微服务系统发生改变的入口统一到API,并只需要关注当前微服务自己的业务领域模型定义和设计API,无需通过大量的胶水代码去适配解析外部服务的消息。EventBridge 则会负责将外部服务产生的事件安全的、可靠的适配并投递到当前微服务设计的API。

那什么时候我们使用RocketMQ消息,什么时候使用EventBridge事件? 事件的含义是什么,和消息有什么区别?

消息与事件

我们给事件做了如下定义:

事件是指过去已经发生的事,尤其是比较重要的事。

事件与消息的关系如下:

image

消息包含Command消息和Event消息。Command消息是外部系统发送给本系统的一条操作命令(如上图左半部分);Event消息则是本系统收到Command操作请求,系统内部发生改变之后而产生了事件(如上图右半部分);

事件的四个特性

1、已发生

事件,一定是“已发生”的。 “已发生”同时意味着是不可变的。这个特性非常重要,在我们处理事件、分析事件的时候,这就意味着,我们绝对可以相信这些事件,只要是收到的事件,一定是系统真实发生过的行为。

Command,则代表一种操作请求,是否真的发生不可得知,比如:

* 把厨房的灯打开
* 去按下门铃
* 转给A账户10w

Event,则是明确已经发生的事情。比如

* 厨房灯被打开了
* 有人按了门铃
* A账户收到了10w

2、无期望

事件是客观的描述一个事物的状态或属性值的变化,但对于如何处理事件本身并没有做任何期望。 相比之下,Command和Query则都是有期望的,他们希望系统做出改变或者返回结果,但是Event只是客观描述系统的一个变化。

举个例子: 交通信号灯,从绿灯变成黄灯,只是描述了一个客观事实,本身并没有客观期望。在不同国家地区,对这个事件赋予了不同的期望。 比如,在日本黄灯等于红灯,而在俄罗斯闯黄灯是被默许的。

与Command消息对比:

  • 事件:有点像"市场经济",商品被生产出来,摆放在商场的大橱窗里,消费者谁看着觉得好就买回去,如果一直没人买,商品可能就过期浪费了。
  • Command消息:则有点像"计划经济",按需生产,指定分配对象,也很少产生浪费。

3、天然有序且唯一

同一个实体,不能同时发生A又发生B,必有先后关系;如果是,则这两个事件必属于不同的事件类型。

比如:针对同一个交通信号灯,不能既变成绿灯,又变成红灯,同一时刻,只能变成一种状态。 如果我们看到了两个内容一样的事件,那么一定是发生了两次,而且一次在前,一次在后。这对于我们处理数据最终一致性、以及系统行为分析(比如ABA场景)都很有价值:我们看到的,不光光是系统的一个最终结果,而是看到变成这个结果之前的,一系列中间过程。

4、具像化

事件会尽可能的把“案发现场”完整的记录下来,因为事件不知道消费者会如何使用它,所以会做到尽量的详尽。包括:

什么时候发生的事件?
谁产生的?
是什么类型的事件?
事件的内容是什么?内容的结构是什么?
... ...

对比我们常见的消息,因为上下游一般是确定的,常常为了性能和传输效率,则会做到尽可能的精简,只要满足“计划经济”指定安排的消费者需求即可。

RocketMQ EventBridge 的典型应用场景

场景1:事件通知

微服务中,我们常常会遇到需要把一个微服务中生产的消息,通知给其他消费者的场景。这里我们对比三种方式:

A:强依赖方式

生产者主动调用消费者的微服务,并适配消费者的API。这种设计无疑是非常糟糕的,生产者强依赖消费者,深度耦合。万一调用某个消费者出现异常且未做有效隔离,极容易导致整个微服务Hang起。有新的消费者进来,扩展性也极差。

B:半解耦方式

生产者将消息发送到消息服务,消费者订阅消息服务获取消息,并将消息解析成自己业务领域模型中需要的数据格式。这种方式做到了调用链路上的解耦,极大的降低了系统风险,但是对于消费者来说,依旧需要去理解和解析生产者的业务语义,将消息转换成自己业务领域内需要的格式。这种方式下,当消费者需要订阅多个生产者的数据的时候,需要用大量的胶水代码,为每一个生产者产生的消息做适配。另外,当上游生产者的消息格式发生变化时,也会存在风险和运维成本。

B:完全解耦方式

这种方式下,消费者不需要引入SDK订阅Broker,只需要按照自己的业务领域模型设计API,消息服务会将上游的事件,过滤并转换成API需要的事件格式。既没有调用链路上的依赖,也没有业务上的依赖。当上游生产者的事件数据格式发生变化时,消息服务会做兼容性校验,可以拒绝生产者发送事件或者进行告警。

image

场景2:系统间集成

场景1主要面向一个产品内部,各个微服务之间的事件通信。场景2则是主要面向多个产品之间的事件通信。在一个企业中,我们常常会用到多款产品,而且很多产品可能并不是我们自己开发的,而是购买的外部SaaS服务。这个时候,如果我们希望事件在不同外部SaaS产品之间流转是比较困难的,因为这些外部SaaS产品不是我们自己开发的,无法轻易的修改其中的代码。EventBridge提供的事件中心能力,能够帮助收集各个产品产生的事件,并很好的组织管理起来,就像大卖场橱窗里的商品,精心摆放准备好,配备介绍说明书,供消费者挑选,同时提供送货上门服务。

image

RocketMQ EventBridge 是如何工作的?

为了解决上述两个应用场景中提到的问题,EventBridge从以下5个方面入手:

第1. 确定事件标准: 因为事件不是给自己看的,而是给所有人看的。它没有明确的消费者,所有都是潜在的消费者。所以,我们需要规范化事件的定义,让所有人都能看得懂,一目了然。目前CNCF旗下的CloudEvent,以逐渐成为广泛的事实标准,因此,我们选取了CloudEvent 作为我们的EventBridge的事件标准。

第2. 建立事件中心: 事件中心里面有所有系统,注册上来的各种事件,这个就像我们上面说的市场经济大卖场,里面玲琅满目分类摆放了各种各样的事件,所有人即使不买,也都可以进来瞧一瞧,看一看,有哪些事件可能是我需要的,那就可以买回去。

第3. 定义事件格式: 事件格式用来描述事件的具体内容。这相当于市场经济的一个买卖契约。生产者发送的事件格式是什么,得确定下来,不能总是变;消费者以什么格式接收事件也得确定下来,不然整个市场就乱套了。

第4. 订阅"规则": 我们得给消费者一个,把事件投递到目标端的能力,并且投递前可以对事件进行过滤和转换,让它可以适配目标端API接收参数的格式,我们把这个过程叫做创建订阅规则。

第5. 事件总线: 最后我们还得有一个存储事件的地方,就是下图中最中间的事件总线。

image